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

佛教常识豆瓣(和沉香有关的佛教知识有哪些?)

大家好,关于佛教常识豆瓣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和沉香有关的佛教知识有哪些?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佛教中的经典著作都有哪些?
  2. 和沉香有关的佛教知识有哪些?
  3. 佛学根本是什么?
  4. 佛学常识:\
  5. 这个‘’寂‘’字在佛教有何特珠的含义?

佛教中的经典著作都有哪些?

佛亲口说《法华经》是经王,其实《楞严经》也是经王,因为《楞严经》就是《法华经》,懂得这两部经的都知道,两部经其实是一部经,《法华经》为纲,《楞严经》为目,纲举目张,瞩目归纲。

《法华经》从正面以肯定的方式提出宇宙人生本体,《楞严经》从各个侧面,以‘肯定’与‘否定’交错进行,一点一滴一划,一字一句,由浅入深来阐述宇宙人生本体。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说:不读《楞严经》,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读《法华经》,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有道是,成佛的法华,开彗的楞严,富贵的华严,而被称之为经中之王的是《法华经》。

这三部经在佛教里的地位恐怕是最突出的,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说:“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有道是:成佛的法华,开彗的楞严,富贵的华严,而被称之为经中之王的是《法华经》。说《法华经》是诸经之王,是佛金口玉言,在《法华经》里多处提到,特别是有一处打了10个比方来说明,随摘几段如下:

是乘微妙,清净第一,于诸世间,为无有上

文殊师利,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文殊师利,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长夜守护不妄宣说。始于今日,乃与汝等而敷演之。

宿王华,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诸水之中,海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如来所说经中,最为深大。又如土山黑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及十宝山,众山之中须弥山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经中最为其上。又如众星之中,月天子最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千万亿种诸经法中,最为照明。又如日天子能除诸闇,此经亦复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闇。又如诸小王中,转轮圣王最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众经中最为其尊。又如帝释,于三十三天中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又如大梵天王,一切众生之父;此经亦复如是,一切贤圣学无学,及发菩萨心者之父。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一切如来所说,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诸经法中最为第一。有能受持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若闻是深经,决了声闻法。

是诸经之王,闻已谛思惟,

当知此人等,近于佛智慧。

药王今告汝,我所说诸经,

而于此经中,法华最第一。

我为佛道,于无量土,

从始至今,广说诸经,

而于其中,此经第一,

若有能持,则持佛身。

所以,佛亲口说《法华经》是经王。其实呢,《楞严经》也是经王,为什么呢?因为《楞严经》就是《法华经》,懂得这两部经的都知道,两部经其实是一部经,《法华经》为纲,《楞严经》为目,纲举目张,瞩目归纲。《法华经》从正面以肯定的方式提出宇宙人生本体,《楞严经》从各个侧面,以‘肯定’与‘否定’交错进行,一点一滴一划,一字一句,由浅入深来阐述宇宙人生本体。。即使不懂楞严法华,也能在《楞严经》里找到一些语句:

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

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除了有“妙莲华”外,“佛知见地”也与《法华经》里说的一大事因缘一样,说“佛之知见”)

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楞严经》的另外一个名字,妙莲华王)

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最上乘,而且懂了《楞严经》成佛非常容易,如顺风扬灰,和《法华经》一个调调)

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与法华一个腔调,把法华楞严之外的经典说成戏论,《法华经》里说的是“蠲除诸法戏论之粪”,不但是是戏论,还是粪,都是通过贬低以前说的法,突出法华楞严的真实了义,不是经王是什么)。

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这直接就是《法华经》里的“衣珠喻”,只是语言更概括,法华说这个比喻更详细)

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又和法华是一样的,众生当下听懂当下证果成就,低了是阿罗汉,高了能到大菩萨,不要修,听懂的当下成就,《法华经》里8岁的龙女甚至当场听懂当场成圆满佛,和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真是绝无仅有)

至于《华严经》,肯定没有法华楞严的地位高,为什么呢,在天台判教里,说《华严经》是一权一实,也就是说,是一分方便法,一分了义法。而《法华经》呢,是唯实无权,没有方便法,全是了义法。所以啊,《法华经》是经王,《楞严经》和《法华经》实质上是一部经,楞严法华里那些都是绝无仅有的。《华严经》里也没有,华严不是经王。

有人讲万法平等,那佛为什么又讲《法华经》是经王,其它经就是戏论?无分别不妨分别,在没明心见性之前就是不平等,等你明心见性之后,有没有哪一部经不是《法华经》,《地藏经》、《华严经》是不是《法华经》?《圣经》、《 *** 经》是不是《法华经》?天文经、语文经、物理经、化学经、牛经、马经、苹果经、金戒指、金耳环经、牛屎经、狗粪经是不是《妙法莲华经》啊?这叫万法平等;没有明心见性而讲万法平等,就是废话。所以什么时候平等,什么时候不平等,要搞明白了,这个不是讲口头禅。法华楞严把三藏十二部经,乃至一切万法统统归纳为一法,都是佛法,这是“大乘”、“一佛乘”,绝对没有排除小乘,但是它是通过排除小乘,而达到圆融小乘,法华楞严“如来藏心地法门”,就是要通过这种手段而把一切的万法通通提升为“法华、圆教大法”。

风起云涌演楞严,石破天惊观法华。法华楞严是圆教一乘的大法。宣化上人说,“法华会上说的这部《法华经》,以天台的观点,就是“圆、顿”之教。这个圆教,就是最圆融的了;最圆融,如果再加上一个“顿”,就是立刻成佛,不需要等着,即刻成佛。”所以,看懂听懂法华楞严,无修无证,在懂的当下成就,净宗十三祖印光法师也说,“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

和沉香有关的佛教知识有哪些?

沉香与佛教:佛教《法华经》卷十九《法师功德品》中有详述,说明沉香是佛教中重要的供养之一,以唯一能通三界的香气而著称。气味美好,能祛除种种不净。佛教界对于沉香末、片,一般用于参禅 *** 或诵经法会熏坛、酒净、燃烧。沉香木块通常被制作成佛珠佩挂于身上、手腕,于念经时拨动佛珠,沉香受体温加热,同时散发出香气以定神安邪灵。摘自——《破解沉香投资收藏谜中谜》

佛学根本是什么?

以前有位老居士,脾气不好,说话很快很直一般问他问题他说的很直观不给面子。

有一次我问他:佛学的根本是什么?

他答:做人的根本是什么?

我问:是善良正直问心无愧。

他答:那佛学的根本也是这样。

我很纳闷,问:佛学的根本不是什么真空妙有啊万法皆空啊之类的吗?

他答:也是的,哪一句话不可以说是佛学的根本?

我问:你咋这么敷衍呢?

他答:我不敢敷衍,你觉得佛学的根本是什么,你就抓住这个不放,其实你也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

你也没去体悟那个根本到底对不对,你只不过人云亦云。所以根本就不根本了。

如果人人尽量回归做人的根本,可能会比搞清楚佛学的根本要重要。

我问:那佛学怎么说还是高过做人吧,起码维度不一样啊!

他答:维度高到哪里了,是第几个星系之外了?佛说恒河沙宇宙三千大千世界,是那么的大,大到你不可想象,可是他还说须弥山可以塞进一颗菜籽里。

到底维度有多高,你要多高才满意,心经说不增不减,佛说万法平等,你这个高级,是要怎样?

我说:我只是觉得,佛学这么博大精深,不应该只停留在人的三维空间来瞎弄,没意义。

他说:人间烟火没熏透彻,还想熏佛界香火吗?你先给我把人间鼓捣好了再说吧!

依我说,你少关心高维高级的,多关照自己的二维,一是行住坐卧维,一是起心动念维,先把这二维弄好了吧。

这个就是根本,你自己的起心动念和行住坐卧,不把它关照好,还谈什么佛学的根本呢?

佛菩萨就是千叮咛万嘱咐要你别外求,你就偏偏丢下自己的觉性和日常修持不管,去追索所谓高级光芒。

佛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大富豪的儿子,他非要出去闯荡江湖要自己去找宝藏找珍宝,

他老爸就给了他一件破皮袄,说你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要把这件皮袄丢了。

结果他在外面找啊找,找了很多年,搞得身无分文,流落街头穷的要死,可是他还是没有忘记把这个皮袄留着。

最后他回家脱下皮袄,他爸说,你看看里面,他翻开看,原来他爸爸已经把一颗稀世珍宝缝在皮袄里面了。

有时候我们自己觉得自己啥都不是。是个贪嗔痴慢的愚钝众生,和佛菩萨差的万千劫。

觉得只有往外往高维不停的求索,才会成功。恰恰把自己自性里面的珍宝置若罔闻。

这真是一种颠倒。

所谓多高维多高级都是可以回归到你自性的。站在你自性本心的角度看,根本没有什么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区别。

所以你问佛学的根本是什么?如果非要这样问,那就说平等吧。

为什么会平等呢?没有区别呢?因为归元,回归到最极致,就是无二无别的。

我说:为何平等呢,我们的世界和人不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的吗?

他说:平等是从性上看,不是从相上看。看相不看性,总是各有高低不平,世上没有一片树叶是一样的。

看性不着相,则万物平等无二。无论何人何物,在生灭的性质上,在符合自然道的规律上,在无常空性上,都是一样的。

所以说就算是烦恼,痛苦,甚至是贪嗔痴。从性质上讲无非也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好坏高低之分。

我刚才讲的,之所以要在行住坐卧和起心动念上观照好,把眼前的事弄好,就是会逐渐搞体悟到,万事万物无非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

这时候我再问你,你说佛学的根本是什么?

我说:不谈根本,只论当下。

他笑了:好,好,好。

佛学常识:\

根据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120.刹那=1坦刹那(tatksana)60.坦刹那=1腊缚(lava)30.腊缚=1牟呼栗多(murhutar)5.牟呼栗多=1时(大时,kala)6.时=1昼夜(即1日)。公制换算:1.刹那=1/75秒=13.33毫秒。1.坦刹那=1.6秒1.腊缚=96秒1.牟呼栗多=48分1.时(大时)=4小时。因此可以了解到一刹那是十分短暂的时间,大约是照相机快门百分之一秒的速度。也就是我说的一刹那=13.33毫秒

这个‘’寂‘’字在佛教有何特珠的含义?

这个“寂”即静,即定,即空,即灭,即无

动转,即如如。

所以“寂”,可以叫寂静,叫寂定,叫空寂,

叫圆寂,叫寂灭等等。

好了,关于佛教常识豆瓣和和沉香有关的佛教知识有哪些?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