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笔记 > 正文

信贷逻辑读后感,经济的本质和运行逻辑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信贷逻辑读后感,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码链体系如何解决信贷业务的难点
  2. 银行信贷部是做什么
  3. 经济的本质和运行逻辑

码链体系如何解决信贷业务的难点

步入数字时代,困扰人类信贷业务几千年的两大难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似乎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大数据的采集以及模型的精进,都不足以做到:(1)“完全把坏人挑出来”(逆向选择难题);(2)“让借款人当好人,如约还款”(道德风险难题)。在某些点上,海量数据及升级模型甚至事倍功半。比如研究表明,财务信息、学历工作等个人特征、社会关系、社交行为是有价值的,有助于评估借款人的信用。但是在输入大费周章收集来的信息之后,现实结果却不一定买账——绝大部分P2P平台都用了这些数据,但坏账率依然高企,部分数据,比如社交数据的预测错误率甚至奇高。

是增量数据和模型没用吗?——看起来有点奇怪。那么缺失的一环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一个来自科技金融新锐,一个来自商业银行巨头。一直以来蚂蚁金服借贷业务的不良率奇低,整体不良率在1%以下,其中给到农村地区小微企业人群的不良率在1.5%左右。如此低的违约率,原因是什么?蚂蚁金服宣传的10万项指标体系,100多个预测模型、3000多种风控策略其实只是表象。真实的原因是,借款者在与阿里系生态的互动中:(1)生成了真实、有价值的关键数据;(2)形成了对未来按期还款的激励。如果违约,商户正常资金周转、经营会被暂停,个人的出行、消费会受影响。所以只要你未来还依赖这个生态,就相当于你与蚂蚁增签了一纸隐性合约,有这个双方长期合作的隐性合约,还款激励增加了。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信用数据很漂亮、优质的客户,在其他一些P2P平台借到款后跑路。是因为这些P2P平台对这个客户的还款行为没有任何激励,拿着钱离开平台,一样活得很好。

另一个例子我们从美国银行业最近这几十年的变迁说起。美国银行体系的贷款资金来源,逐渐变为以直接融资市场为主,而不是当地居民存款。比如房贷,现在主要由资产证券化债券融资作为支撑,这个比例在80年代仅10%。资金来源不依靠当地,以及信息科技赋能,其实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价值是越来越低的。但是跟这个大逻辑背离的是,最近几十年美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量是大幅增加的。为什么呢?——一个回答是,由于信贷合约始终存在摩擦,不能把有用信息都放进去,也不能说穷举未来遇到的各种情境,所以扎根于地区的分支机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沃顿商学院的Gilje教授研究证实,分支机构在当地建立的社会关系网,以及当地的硬知识、软知识,确立了他们更多地了解客户、激励客户还款支机构数量是大幅增加的。为什么呢?——一个回答是,由于信贷合约始终存在摩擦,不能把有用信息都放进去,也不能说穷举未来遇到的各种情境,所以扎根于地区的分支机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沃顿商学院的Gilje教授研究证实,分支机构在当地建立的社会关系网,以及当地的硬知识、软知识,确立了他们更多地了解客户、激励客户还款的本事。尽管,这种方式确实是暴力解决方案,非常耗费成本。

码链体系的关键,是实现了沿时间轴存储数据,让各个节点平等地收听这个数据库广播,并进行验证的能力。这样的一个技术赋能,有没有可能解决信贷难点,比如增加真实有用的关键数据,提高贷后还款激励呢?

在增加了解客户的关键数据方面,码链体系确实是有可为空间。以小微企业为例,标准化的数据搜集存在实质困难,比如三表不全,固定资产所有权不清。所以贷款时常常被判死刑,因为你如何证明,也证明不了你自己。

不过,如果目的仅仅于此,其实不用码链体系一样可以实现。比如现在上线的一些农业保险项目,用区块链技术大费周章地验证“此猪是此猪”。沿用以前的办法,给每头猪耳朵上打个耳标或者画个独特暗号,可以同样实现验证信息真实性的目标。再比如验证贷款人的匿名性信息真实性方面,创建一个打码数据库,只要银行柜员从数据库里面调出来的打码信息,和我现在的信息打码后,两个码是一样的,就能够验证了。为什么还要进入码链体系?

回顾码链体系的验证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有历史信息的二维码被记录在册,是关键点之一。各个用户都可以平等地查看数据信息,在这样的机制下,很多问题能够迎刃而解。比如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小厂商能够被真实画像,它的订单、物流、抵押、资金流、贷款流向等等信息,甚至水、电、煤信息可以被交叉验证。这样的交互验证,可以轻易甄别出多头借贷问题,也会有更大功用。比如,厂商未来的贷款、订单服务方会查验它的历史订单执行、还款资金流信息。只要厂商未来业务还依赖二维码上的历史信息来取得资质,这个系统就给了厂商一个当前按期还款的激励。

可以看到,码链体系特有的信息分发机制是极其有价值的。但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很完美的信息共享机制,真的可以实现吗?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信息分发价值越高,个体越不愿意合作,越容易合谋,体系奔溃的可能性越高。信息经济学方面的诺奖得主Stigliz有一个观点,完美的信息本身是无法实现的,除非在一个彻底消除隐私的社会,或者在一个所有人都分享的体系奔溃的可能性越高。信息经济学方面的诺奖得主Stigliz有一个观点,完美的信息本身是无法实现的,除非在一个彻底消除隐私的社会,或者在一个所有人都分享的集体意识社会。要实现码链体系的生态的循环,就需要大量加密数据的共享。一个现实问题是,对已经有大量数据的一方来说,对系统贡献巨大。但它能够从系统中获得的价值,是小于只有少量数据的一方的。而且真正重要的数据,隐藏在巨头银行和各家公司数据中心的深处。能否通过某种程度的定价来实现加密数据共享?目前反正还在讨论之中。

但无论如何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存在于一个可感知的鲜活世界,也存在于一个被0和1刻画的虚拟数字世界。一个多场景共享数字信息,确信其真实性的验证机制,始终是需求所在。不管在迭代前行中,这个体系的名字,还是不是叫码链。

银行信贷部是做什么

银行信贷部顾名思义是管理信贷的部门,它的任务是争取企业的存款,审核和发放企业的贷款,信贷部的员工一般叫信贷员,或者叫项目经理,各行叫法不同,每个人负责若干个企业(或单位),他们要熟悉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掌握企业使用贷款的情况,你如果去实习,信贷员们就是老师,他(她)们应该教会你们能够看懂企业的财务报表。

经济的本质和运行逻辑

世界经济运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劳力交换或因人而异的人类愿望来满足人类的生存经验。

现代社会已经逐渐放弃了工农业时代的生产方法,因为材料已经大大丰富,人们的生存经验引发了对高科技,新材料和生物医学的需求。

互联网就像是一个古老的邮递员,正在加速信息的传递,互联网就像海上的船,使贸易更加便捷,互联网就像一把斧头,使原始人可以减少交流信息的成本,这是互联网,可提高劳动效率并创造附加价值。

如果任何投资未能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产量或降低成本,创造新的商品和服务,则从长远来看,必须将其抛弃,而需要什么样的商品和服务是另一个大问题。

互联网也是改变人们思维和重新定义需求的良好广告和营销渠道,金钱不是现代社会的发明,货币的出现以易货和超高交易成本的形式使其过时。

假设某个地区的土地所有者拥有现代社会之前生产的所有粮食,他们印刷了食品券,人们可以随时用票交换粮食,当人们去购物并支付食品券以换取商品时,这种经济周期就没问题了,因为每个人的劳动和交换处于平衡状态。

土地所有者当前面临的问题是要么允许人口增长或增加粮食产量,要么迫使积蓄过多食物券的人丧失食物券,或者让人们少吃或减少交换食物券的食物量,否则他必须减少口粮并保存食物,直到他可以兑换与食物券对应的所有食物为止。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