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

《外交事务》(晚清时代的中国第一批外交官有哪些他们做了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外交事务》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洋务运动时期,哪一机构负责清廷外交事务
  2. 外交法律多少条
  3. 晚清时代的中国第一批外交官有哪些他们做了什么
  4. 理藩外交是什么意思

洋务运动时期,哪一机构负责清廷外交事务

洋务运动时期,有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清廷外交事务。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为清 *** 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于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据清 *** 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

望采纳!!

外交法律多少条

外交法律共有48条。

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于2010年开始实施,总共有十章48条内容。

外交是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 *** 的活动。通常指由国家元首、 *** 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外交活动历史悠久。能够进行外交事务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定义元素。现代外交一般被看作是从文艺复兴早期的意大利北部开始的,最早的大使馆是在13世纪里设立的。

晚清时代的中国第一批外交官有哪些他们做了什么

在 *** 战争以前,晚清没有现代意义的上的外交,满清闭关锁国。在第二次 *** 战争结束以后,宁肯多赔钱也不愿意外国在北京设立大使馆,并不想与外国交往。可是,西方列强却强行拼逼迫满清走向了世界。晚清的的大门被打开了。满清最初没有处理外交机构的衙门呢,以至于出现地方疆臣主管国家外交事务。比如李鸿章。后来在西方国家的要求下。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来处理外交机构的衙门。

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由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据清 *** 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上。它的职责是派出驻外国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事务的中央机构。设大臣、章京(秘书)两级职官。有总理大臣、总理大臣上行走、总理大臣上学习行走、办事大臣这些级别的官员处理外交事务。恭亲王奕䜣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时间长达28年之久。但李鸿章从来没有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职,可以说,恭亲王奕䜣的职位更多的虚职。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两个最大地方机构,一个是北洋通商大臣。另外一个是南洋通商大臣。他们才是具体处理外交事务的,从业务上的关系上来说,地位是平行的。

恭亲王奕䜣,庆亲王奕劻,端郡王载漪是满清的三位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基本上都是宗室出任。在慈禧薨世以后,梁敦彦出任第一任外务部尚书,他是满清第一批留美的留学生,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名誉博士学位。想不到吧,满清的外交部长居然是耶鲁大学的,一生最大功绩就是举荐自己的同学詹天佑修建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的铁路,还力促清华大学的创办。晚年是欧美同学会成立时首任会长。那满清驻外大使又有哪些著名人物呢?

郭嵩焘(1818年—1891年),改名嵩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入总理衙门,不久出任驻英公使。成为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郭嵩焘是第一个正式领衔出使西方、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国人。郭嵩焘对西方的观察,超越了他的时代。郭嵩焘的临终名言:“流传百代千年后,定识人间有此人。”

曾纪泽(1839-1890),曾国藩长子。一等侯爵。是晚清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家之一。同治间历使英、法、俄诸国,与俄人力争,毁崇厚已订之约,更立新议,交还伊犁及乌众岛山,帖克斯川诸要隘,有功于新疆甚大。官至户部左侍郎。

郑藻如(1824-1894年),字志翔,号豫轩。因镇压农民起义得曾国藩、李鸿章赏识,罗致为幕僚,办理洋务、外交等事务。在光绪七年(1881年)以三品官衔大臣出使美国、日斯巴尼亚(西班牙)、秘鲁三国。张荫桓(1837—1900),广东南海人。1885年,出使美国、日斯巴尼亚(西班牙)、秘鲁三国大臣,因支持戊戌变法失败后,遭弹劾充军新疆。后定居美国。

梁诚(1864-1917),满清第四批赴 *** 童留学生之一。1903年出使美国、秘鲁、古巴等国。最大功绩是曾为国争回部分“庚子赔款。为中国追回未付足之款项1078万5286元1角2分美元。

伍廷芳(1842年~1922年),本名叙,字文爵,后改名廷芳。汉族,清末民初杰出的外交家、法学家,出生于新加坡。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后回香港任律师,成为香港立法局第一位华人议员。1896年被清 *** 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伍廷芳是满清第十任也是最后一任驻美大使。

理藩外交是什么意思

*** 战争前,清 *** 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 *** 战争后,由于西方交往的密切,清朝在中央设立正式管理外交的机构——总理衙门。而其外交机构的形成经历了这样一个历程;

理藩院与礼部兼管外交事务( *** 战争前)=====五口通商大臣和三口通商大臣( *** 战争后)

======总理衙门(1861)======外务部(1901)

一、理藩院

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同时也兼管处理对俄罗斯的外交事务。

1建立:皇太极于崇德元年(1636年)设立蒙古衙门,主要管理蒙古事务。崇德三年(1638年)六月,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隶属礼部。

2、理藩院发展到消亡的三个阶段

①崇德和顺治年间(1636年~1661年)是理藩院组织机构的创设阶段。这一时期理藩院组织机构的变化与当时清朝整个政权机构的变动一致,经历着一个从关外到关内的历史转变过程。

②康乾时期(1661年~1795年)是理藩院组织机构渐趋完善的时期。

康熙即位以后,认为理藩院责任重大,不应当再隶属礼部,理藩院由此完全从礼部独li出来,其组织机构设置也趋于完善。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木PAN乱,统一新疆地区后,理藩院职权有所扩大,增设徕远司专管新疆南部事务。

③嘉庆(1796年~1820年)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GM爆发,理藩院人事和建制经历了频繁变革。

咸丰十年(1861年)成立总理衙门后,理藩院不再及兼管对俄外交事务。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 *** 预备立宪,开始“厘定官制”的改革,理藩院更名为理藩部。

1912年清帝退位后,理藩部改为蒙()藏委员会。

二、五口通商大臣

*** 战争中清 *** 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为管理东南沿海五口通商事宜,清 *** 1844年在广州设置五口通商大臣,办理五口通商及对外交涉事务。在第二次 *** 战争中,外国侵掠势力深入长江流域,上海代替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五口通商大臣又移驻上海,1861年后归总理衙门管辖。

五口通商大臣最初由两广总督加封钦差大臣头衔兼任。1859年(咸丰九年)将五口通商大臣衙门移驻上海,改由两江总督 *** 。所以当时外国人要与清 *** 进行外交交往及其不便。

三、总理衙门

1、原因:

*** 战争前,清 *** 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 *** 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相继签订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他们不愿意以“蛮夷”的身份同带有封建社会衙门习气的清 *** 的外交机构“理藩院”打交道,同时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

2、建立;

1861年1月,奕再上《统筹洋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有效地办理洋务和外交事务。奏折指出:“近年各路军机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1861年1月20日得到咸丰帝批准。

3、职权:

主管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事务的中央机构,称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4、机构编制:

该衙门直属机构有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海防五股,另有司务厅、清档房、电报处等机构,下属机构有同文馆、海关总税务司署,还管辖南、北洋通商大臣,选派出国公使等,也有自己的银库

四、外务部

1901年,应西方列强的要求,清廷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任庆亲王奕劻总理外务部事务,外务部管辖的范围极广,负责一切对外交涉的事务,除签订条约、划定疆界、派遣使节外,更多的是有关通商、海防、路矿、关税、邮电、华工、传教、游历等事务。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