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

杨再兴怎么死的(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是怎样的?)

很多朋友对于杨再兴怎么死的和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是怎样的?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是怎样的?
  2. 杨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3. 杨铁心是谁的后代?
  4. 杨家将的后代在哪里?现在怎么样?
  5. 你认为中国古代史上,死的最惨的将领是谁?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是怎样的?

“杨家将”满门忠烈,几代人前仆后继,精忠报国的英雄业绩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人均是北宋爱国名将,他们在抗辽等斗争中表现出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如同史诗般的精彩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

一、杨家将简介

(一)、杨家祖孙三代

(1)、杨业,又名杨继业。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杨业的父亲名叫杨信,是五代时抗辽的著名将领。公元944~946年间,正是五代后晋和辽太宗执政时期,辽军曾一度冲入后晋的都城东京(河南开封),北方人民举起了抗辽的旗帜。杨信在火山(山西河曲)领导人民抗辽。现在山西河曲和保德一带地方,还有“杨家寨”的地名,相传是当年杨信活动的地方。

由于杨信在抗辽斗争中表现了英勇坚木县还有杨家城的遗址。强精神,刘知远建立后汉政权时,派他在麟州带领军队,保卫边防。现在陕西神木县还有杨家城的遗址。(赵文博《中国通史》以下简称《中国通史》)杨信任后汉的麟州刺史。

杨业本是北汉名将,无论是交战宋军,还是迎击辽军他都表现出骁勇善战的气概,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又因冲锋陷阵,英勇无敌,号称“杨无敌”。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四月中旬,宋军数十万包围太原,宋太宗亲临太原城下督战。刘继元在困守孤城、外无援兵、内部厌战的情况下,于五月初五出降,北宋统一战争至此结束。

北汉降宋后,杨业亦归降宋朝。由于杨业之前在北汉三十余年的战斗经历,积累了丰富的戍边经验,所以当他归为宋军旗下,得到宋太宗的赏识。

成为北宋王朝的一名将军。这时,他已经是五十岁左右的人了。宋太宗知道他熟悉北方边疆情况,派他做代州(山西代县)刺史,录属大将潘美部下。”《中国通史》

辽国也曾多次以荣华富贵诱降他,但都遭到了严词拒绝。因为杨业本身为 *** ,这是一种民族情节。他宁可帮助宋朝一统江山,也不愿意被外族入侵。这也是他在宋太宗北伐时,誓死不投降的原因。

杨业在他父亲的熏陶下,具有慷慨好义的精神。

根据历史记载,他有七个孩子。长子名叫延朗,后改名为延昭。延昭在北方坚守边疆达20多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辽军很害怕他,称他为“杨六郎”,并不是他排行第六。其余六个儿子,除延玉阵亡外,还有延浦、延训、延瓖延贵、延彬。”《中国通史》

杨业归宋后,任代洲兼三交(今太原北)驻泊兵马都部署。屡败契丹兵。

雍煕三年(986年),宋军分三路攻契丹,因东路军在涿州战败,杨业形成孤军深入,节度使潘美、监军王侁强令他攻取寰洲,行至陈家谷(今山西朔县南),陷入重围,浴血奋战后重伤被俘,绝食而死。时年约六十。

儿子杨延玉也壮烈殉国。

2)、杨延昭,本名延朗,杨业长子,称杨六郎。

幼时戏为军阵,杨业以为“此儿类我”。延昭常从父从征。

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曾在他父亲手下守备宁武关沿线。

雍熙三年(986年)从杨业攻应、朔,为先锋,打得辽军溃不成军。

“杨业死后,杨延昭仍然是宋朝守卫北方的一员名将。宋真宗曾经召见过他,说他不愧是名将的后代。当时他担任莫州(河北任丘)刺史。他很能团结部下,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保持良好的军队纪律。”《中国通史》

咸平二年(999年)冬,辽军南下,攻遂城(今河北徐水西),他在城上灌水为冰,至辽军因城坚滑不能上,遂退兵。其后屡败辽军于河北边境。官至高阳关副都部署。他号令严明,身先士卒,戍边二十余年。

(3)、杨文广,杨延昭之子、杨业之孙。

将门虎子,没有辜负老辈人的厚望。他因祖父余荫庇佑,入朝为官,任侍卫亲军龙卫、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后升领防御使。

宋神宗时跟随范仲淹在西北同西夏国作战,立下战功。历官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侯。

后因其追随大将狄青平叛有功,授广西钤辖,后复令知邕州。

他把收复失地的军事计划,连同作战的阵图送给宋朝 *** 。可惜一直到杨文广去世时,并没有听到朝廷的反响。杨文广的一片爱国心,像大石沉入海底。《中国通史》

杨氏一门要算杨文广绰有祖风啦!

(二)、折太君

佘太君与其它传说中的杨门女将不同,历史上确有其人。

佘太君,杨业之妻。亦称杨令婆。

佘太君生长在一个爱国名将的家庭,自幼受其父兄武略的影响,青少年时就研习兵法,颇通将略,把戍边御侵、保卫疆域、守护中原民众为己任,协助父兄练兵把关。

可以说折家名将辈出,担负起保卫西北边疆的重任。

在共同抗辽、保家卫国的斗争中,杨、折两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最终杨业与佘太君结为夫妻。

乾德二年,佘太君父亲折德扆病死后,她的兄弟折御勋、折御卿先后出任府州知州,官至节度使,而且都是当时的名将。折御卿,在子河汊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辽军,“斩首五千级,获马千匹”,史书称“自是契丹知所畏”。

《中国通史》载:杨业的妻子折氏,也是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出自云州(山西大同)的大族。她的祖父折从阮,五代后唐时担任府州(陕西神木东北)的防务。她的父亲折德扆、兄弟折御勋、折御卿,在五代后周和北宋初年,先后镇守过府州,多次与契丹交战,保护北方的门户。今山西保得折富村还有杨业妻子折太君墓。在元曲和传统戏里面,都作“佘太君”,大概是由于“折”,“佘”读音相近的关系。她善骑射,曾帮助丈夫屡建奇功…

杨业牺牲后,他的妻子折太君向宋朝 *** 提出了控诉,在正义的呼声面前,宋太宗只得把潘美降级,把王侁和刘文裕革职,并给杨业六个儿子以官职。”《中国通史》

佘太君不慕容华富贵,不畏帝王 *** ,敢于和以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为代表的邪恶势力做斗争的可贵气节感人肺腑。

二、杨家将的抗辽斗争

契丹不断南侵,宋、辽之间曾先后发生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

(一)、高粱河救驾

第一次: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消灭了北汉,准备乘胜收复幽云等十六州。“但是,由于宋军长期连续作战,兵将没有好好地修整,战斗力已经十分疲乏,而辽朝以强大的兵力援救幽州,终于在高粱河大败了宋军。”《中国通史》

在宋太宗单骑陷入泥淖危险关头,杨业正押运粮草巧遇,及时将太宗救起,用驴车护送急撤。杨业、杨延昭父子迎击追兵,连杀兀环奴、兀里奚两员大将。宋军倍受鼓舞,反攻辽军,辽军落荒而逃。

宋太宗任杨业为重镇代州刺史,以阻止辽军南下。

"第二年(980年)的三月,辽兵10万又向雁门关(山西代县北)进攻,气势汹汹。宋朝杨业一军,在雁门关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通史》

(二)、视死如归

第二次:公元982年,年仅十二岁的耶律隆绪坐上辽朝皇帝的宝座。宋太宗想利用辽政权大变动的时机,出兵收复十六州失地。《中国通史》

雍熙三年(986年),战斗开始了。

“北宋的反击战,得到了北方人民的支持和响应。杨业的部队出了雁门关,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收复了云州(山西大同)、应州(山西应县)、寰州(山西朔县东北马邑镇)、朔州(山西朔县)等四州。在攻打应州和朔州时,杨业儿子杨延昭当先锋,把强悍的辽兵打得惊慌溃败。《中国通史》

但是由于东路军大将曹彬的贪功冒进,粮草一时供应不及,在涿州西南40里的歧沟,被辽军打得大败,损失惨重,当部队夜渡拒马河时溺死无数兵士,部队退到易州后,在沙河附近又死亡过半。

杨业知道辽军已经占了主动地位,只能分散他们的兵力,予以个别击破。杨业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卫云、朔、应州人民南撤的作战方案,但没有被潘美及监军王侁、刘文裕等人所采纳。

之后杨业又与潘美约定,由潘美带领精壮步兵埋伏在朔州以南的陈家谷口,等待杨业把辽兵引到这边时,前后夹攻,痛歼敌人。

在退到陈家谷口时,指望潘美的部队前来接应,誰知他们早已逃之夭夭。

西路军杨业由于得不到主帅潘美的支援,在陈家谷口(今山西宁武东北)战伤被俘,绝食三日而死。《中国通史》

(三)、 *** 渊之盟

第三次:宋、辽的第三次大规模战争发生在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朝萧太后和耶律隆绪带领20万人马南下。

杨延昭部队在广信军(河北徐水东)拦截南下辽兵,并上书要求北宋朝廷团结军民,打击敌人,收复失地。他认为辽朝孤军深入 *** 州,抢去的财物都留在马上,军队虽多,而人马困乏,只要宋军合力反击,是完全可以大败敌人的。”《中国通史》

但宋真宗缺乏这样的勇气。在北宋军民合力反击下,辽兵处处被动,处于不利地位。终于签订了“ *** 渊之盟”。

之后,宋朝于1005年(景德二年),派杨延昭防守保州(河北保定),后又调到高阳关(河北高阳东),这是宋朝的边防重镇。《中国通史》

结束语:杨家将祖孙三代人精忠报国,舍生忘死,奔向抗击敌寇战场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尊重爱戴和敬仰,杨家将的拳拳爱国之心,为国捐躯,铮铮铁骨,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鼓舞着广大民众而经久不衰!

杨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杨延昭:(958-1014)本名延朗。宋麟州人。杨业第六子。父死,坚守边关,屡败契丹。在边二十余年,智勇善战,号令严明,身先士卒,为将士爱戴,契丹惮服之,呼为杨六郎。

2.杨炯:(650-693?)唐弘农华阴人。幼聪明博学,善属文。十岁举神童,授校书郎。后迁盈川令,卒于任。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四杰”。炯尝言“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时议然之。有《盈川集》。

3.杨乃武:(1841-1914)浙江余杭人。字书勋、子钊。同治举人。1873年被诬与毕秀姑(外号小白菜)谋杀毕氏之夫,屈打成招。其姐上京两告御状,得夏同善等相助后洗冤。释后以植桑养蚕度过馀生。

杨铁心是谁的后代?

杨铁心,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之一,名将杨再兴之后,住在牛家村,因被完颜洪烈所害,流落江湖,多年后,找到包惜弱。俩人死在了一起。

杨铁心、杨康都是小说虚构人物,不要把小说和历史向混淆。

真实历史上的杨家将

(1)第一代:杨业。杨业原是北汉将领,北汉亡国后,投降宋朝。死于雍熙北伐。

(2)第二代:杨延昭。杨业确实是有七个儿子,除杨延玉随父战死在陈家谷口外,剩余六子分别为:杨延昭、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瓌、杨延贵、杨延彬。但其中只有杨延昭最为有名,其余五子都是恩荫小官,日后在历史上也都是默默无闻,没有任何战功和成绩。杨延昭(958—1014)本名杨延朗,为避赵炎朗讳而改名。而历史上素有“六者大之谓也”的习惯,所以宋真宗称杨延昭为“杨六郎”,而并非“杨大郎”。杨延昭在“ *** 渊之盟”后被封为高阳关副都部署,而“ *** 渊之盟”换取的是宋辽之间118年的和平。父仇未报,自己的人生又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终因积劳成疾,抑郁而终,年57岁。

(3)第三代:杨文广。历史上的杨文广(?—1074)是杨延昭的儿子,并非是文艺作品中杨宗保的儿子,而杨宗保也是虚构的人物。宋朝的军队分为52级,杨文广直到4、50岁的时候还在倒数第二级的位置,当时京西张海叛乱,杨文广随军征战,战胜有功并授予殿直。后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谈话间范仲淹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狄青南征广西,杨文广随军从征,但此时他还是个无名之辈。

治平中,选拔宿卫将领,因为杨文广是名将之后,又小有战功,所以被素有英雄崇拜情节的宋英宗提拔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洲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他也由此参加了对西夏的防御作战。韩琦派杨文广率部在荜篥堡筑城,控制要道,防御西夏。杨文广扬言要到喷珠筑城,然后率军迅速赶往荜篥,黄昏时赶到目的地,连夜抢修城寨,筑好防御工事,做好了战斗准备。翌日天明,西夏骑兵大至,看到宋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势,做好了战斗准备,只能无奈撤退,杨文广乘胜追击,斩获敌人很多。当时的皇帝宋神宗下诏嘉奖,赏赐丰厚,并任命他为泾州镇戎军、定州路副总管,迁步军都虞侯。

辽国与宋朝在代州的边界划分上发生争执,杨文广向朝廷献上阵图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还没有等到朝廷回信,杨文广就死在了任上,北宋朝廷追赠他为同州观察使。

杨家将的后代在哪里?现在怎么样?

杨家将的故事是从杨业开始的。宋史记载为“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他有七个儿子,分别是杨延朗,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杨延玉。我们常见的杨家将演义中最为著名的杨六郎延昭,并不杨业的第六子,而是长子杨延朗,后改名为杨延昭。杨文广确有其人,是杨业的孙子,杨延昭的儿子。其后,正史已无杨业后嗣的记载。杨业的妻子并非演义中的佘氏,正史记载为折氏。

总的来说就是:杨业确为宋代名将,但我们耳熟能详的杨家将故事,是民间传奇演义而成的。后世诸多自称的杨氏后人,恐怕大多是穿凿附会,恐非历史真相——当然,常理来讲,杨业是有后人的,但已经默默无名,无其祖先的赫赫功绩了。

杨姓源自姬姓,为西周皇室后裔。出自弘农华阴,以封地为姓。所以杨姓都自称为弘农杨氏。 *** 是一个祖先崇拜的民族,又重视历史传统,几乎每个姓氏都有族谱,而这些族谱上,都会上溯历史源流,基本上都会写到其姓氏是怎样得来的。这为姓氏研究留下了可信的资料,但其中有些并无足够的历史资料支撑,恐不可全信。我们现在见到的杨氏族谱中的一些关于自称是杨家将后人的记载,亦属此类。

作为杨姓后裔,我们族谱中对家族迁徙史是这样记载的:弘农杨氏,祖居陇右(今甘肃省),后移江西吉安泰和县清湖村,再迁四川。在族谱中,家族的名人中就有杨业,尊为先祖。但这不足以为信,我仔细看了全文,其中并无清晰的脉络,从杨业记起,其后的子、孙、重孙、曾孙……,直至能查到的近代祖先。

国人素有攀附之风,历史上的名人,只要同姓,都会认为是自己同宗,以光耀门楣。这在各姓氏族谱中并不少见。演义怎么讲都可以,毕竟是艺术创作;但如果作为真实的历史,恐怕还得有可以考证的真实材料支撑,才足以可信。

因此,杨家将的后代在哪里,现在怎么样,恐怕已无可考了。

你认为中国古代史上,死的最惨的将领是谁?

我们都知道《杨家将》的故事,当时,杨家将一门忠烈,杨家二郎勇猛善战,可是 *** 滩一役,受到奸臣的迫害,最终“七子去六子”,杨业、杨大郎、杨二郎、杨三郎和杨七郎最后都死在这一战役上,而且一个死得比一个还要惨烈。

杨大郎杨延平,枪挑十八员辽将,最后精疲力竭,被乱枪挑死;杨二郎杨延定,为保兄弟们闯出重围,力举千斤的城门,在没有还手之力时被辽兵乱剑砍死;杨三郎杨延辉,他所骑的战马被辽兵的钩镰枪勾倒,掉落战马,被一拥而上的大辽骑兵乱马践踏成肉泥;杨七郎杨延嗣,因为去找潘仁美请救兵,被痛恨杨家的潘仁美灌醉后绑在芭蕉树上,军士万箭齐发,杨七郎被乱箭穿心而死。

而杨业自己,则因以死相抗,最终全军覆没,不想被捕受辱,一头撞死在了李陵碑前。

演义小说之中,许多名将的死,都非常惨烈。比如隋唐第一好汉的李元霸,而第三好汉裴元庆,则是被骗入山窟陷阱之中,最后命丧火雷阵中;俏罗成则因为李建成的陷害,最后连人带马陷入淤泥,被刘黑闼的士兵用乱箭射死。《说岳全传》之中,岳飞手下第一猛将高宠,一连挑飞十一辆铁滑车,挑到第十二辆时,战马脚软累趴下,高宠被铁滑车压死,也算是死得很惨烈。

当然,这些都是演义传说。

历史上,也有一些名将,确实是因为战马不给力,最后惨烈战死的。

比如传说之中,有“四大百人斩”之称的项羽、冉闵、夏鲁奇、杨再兴之中,有三个人是因为战马而倒的。

项羽力能扛鼎,号称霸王,楚汉争雄之世,没有人能够与之争锋,最后因为把他的爱骑乌骓送给了乌江亭长,只能下马步战,在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之后,挥刀自刎;冉闵神勇无敌,一手长矛,一手钩戟,与鲜卑慕容家大战,斩杀三百余名鲜卑兵,打得正激烈的时候,结果他胯下那匹日行千里的朱龙赤马竟然无缘无故口吐白沫倒地而亡,冉闵也因此被擒杀;杨再兴小商河之战,三百骑兵对干数万金军主力,杀死金军士兵二千多人以及金军将领万户撒八孛堇、千户一百人。当时,金兵射箭如飞蝗,杨再兴身上每中一箭,就随手折断箭杆,铁箭头留在肉中继续冲杀,最后也是因为战马身陷泥中,杨再兴才终于被射死。

马援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所以,在我看来,能够像项羽、冉闵、杨再兴这样,最后死在沙场之上,其实还不算是惨烈的。真正死得悲惨的,是那些因为受到猜忌、冤枉甚至迫害,最后一腔热血却无由施展,多年之功毁于一旦,最后死得不得其所的名将。

比如像“乃自毁尔万里长城”的檀道济,比如像三呼“过河”,郁闷病死的宗泽,比如像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屈死风波亭的岳飞,比如像身死之日,乌云密布,举国为之喊冤的于谦……

这些名将的死,在我心中,才是觉得最可惜,最伤痛,也最悲惨的。

文章分享结束,杨再兴怎么死的和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是怎样的?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