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

沁园春诗词常识 九年级第一课诗歌沁园春的文体知识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沁园春诗词常识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九年级第一课诗歌沁园春的文体知识
  2. 如何才能写出《沁园春·雪》这样的诗词?
  3. 《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指谁?
  4. 《沁园春·雪》,怎样理解才正确?

九年级第一课诗歌沁园春的文体知识

《沁园春雪》体裁是词,沁园春是词牌名。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如何才能写出《沁园春·雪》这样的诗词?

北师大康震:详解《沁园春?雪》

虽然词风雄壮,可是是在一个小山沟里写出的。

康震说他是小山沟里诞生的伟大诗篇。

能写出这样雄伟的诗词,

首先是因为毛主席当时的思想思维高度。他的思想高度不同常人,比一般人高了很多,这是建立在他读诗书、富有诗书气自华,胸怀天下诗书的前提下完成的。

他有感而发,与当时的境界、与中国当时的状态有关。当时的中国,就如同我在这个问答下发布的视频中提到的那样,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写出了长城和中国的一种名胜古迹,被冰雪覆盖的情景,暗中点写出中国当时所处的困难境地,他被这个困难境地激发自己的内心的激愤,所以写出了流传的名篇。

最后要注意的一点,我在视频中也有提到。他运用了互文,比喻等等一系列的手法,让他的整个文章进行了再次升华。

所以毛主席能写出这样伟大的诗篇,是与以上这三点为主要的主观激发造成的。

可以在评论区里继续讨论哦~先看看我在这个问题上发布的视频~详细的讲解了这首词的形成。

《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指谁?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就学过这首词《沁园春.雪》,在演讲的时候经常引用里面的句子。“沁园春”是词牌名,像满江红,念奴娇,卜算子,水调歌头等等。这首词之所以经常入选初中教材,主要在于这首词简洁明快,立意深远,朗朗上口,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形成良好的诗词素养,另一方面在价值观形成阶段,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简单的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历史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1935年10月,胜利会师陕北。1935年底,召开了瓦窑堡会议,确定了下一步红军的目标,东渡黄河,进入华北抗日前线。那怎么取得抗战的胜利呢? *** 发表了《论抗日战争的策略》,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并积极获取国际援助。

1936年2月, *** 亲率大军东渡黄河,在经过陕北袁家沟时,突降大雪,当时革命形式一片大好,面对这壮美的景色,面对此情此景,毛主席挥笔写下这首《沁园春.雪》,开篇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然后话锋一转,抒发作者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祖国未来的憧憬、和扭转乾坤的豪迈气势。

这首词的魅力和水平有多大呢?在1945年10月, *** 去重庆参加双十协定谈判的时候,毛主席写了这首词送给了名流柳亚子先生,10月4日,这首词发表在了《新民报晚刊》上,在重庆引起轰动,蒋介石组织了一大批文人墨客纷纷填词,想要超过毛主席的这首词,结果,没有一篇出其右者,可见这首词的水平之高。可以说,这首词有岳飞的《满江红》的气势,意境又在《满江红之上》。

看这首词的最后几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俱往矣”,说明再古代的英雄人物已经淹没在历史的浪花里,今天,能够决定中国命运的人物,能够改写历史的人物,在“今朝”。

看一下当时的形势就知道,日本已经投降,经过抗战的洗礼,党和军队实力已经今非昔比。毛主席用豪迈的气势告诉了蒋介石,当今中国,主宰沉浮者,唯与君耳尔。

《沁园春·雪》,怎样理解才正确?

《沁园春·雪》伟大的领袖 *** 创作的一首词。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

诗词今译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方的风光是天地茫茫,纯然一色,雪花飘撒的千万里的河山早被冰雪覆盖。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也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纵情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像是白色的大象在一起奔跑。好像要闯入九天之外。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如此雄伟,等到晴天的时候,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那景色又会怎样的美好艳丽。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也是稍逊一筹。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也是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

这些人物已全成了过去,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我们。

词的写作背景

1936年,红军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时,部队在这里进行休整。 *** 在这里居住期间下了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冰封雪盖。 *** 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沁园春·雪》。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 *** 赴重庆与 *** 谈判其间,柳亚子请他写诗, *** 就把这首《沁园春·雪》给他,柳亚子看后大为感动,他即兴和了一首,在征得 *** 的同意后,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

词的赏析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的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造境优雅,冠结全篇。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具体描绘。一个“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具特色的北国风貌。“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意境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绵延起伏的丘陵,给人一种山舞原驰的动感,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把江山的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赞美的 *** 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了一代代的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价。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词的影响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 *** 词风的雄健、大气。全词用字遣词,明快有力,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当时重庆的《新民报晚刊》上发表以后,整个山城为之轰动。据说,当时蒋介石看到这个报纸以后,震惊得报纸都掉到地下了,所以召集了一帮文人要写诗刊压倒 *** ,可是当时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办到。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近代诗人柳亚子对这首词推崇备至,在《沁园春·雪》跋: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关于沁园春诗词常识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