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笔记 > 正文

一分钟佛教常识21 佛教经书怎么放

大家好,关于一分钟佛教常识21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寺庙里吃饭的知识
  2. 佛教理论有科学依据吗
  3. 佛教经书怎么放

寺庙里吃饭的知识

法会居士提问:阿弥陀佛,师父您好,我是第一次来寺院,很多规矩都不懂,特别是中午过堂的时候,能不能请师父讲一下进斋堂的规矩呢?感恩师父。

恒传:阿弥陀佛,好的,今天在这里我就给大家简单讲解一下过堂的仪规。过堂,僧众上斋堂用食之意,又作上当、赴堂。

在过堂时,大众听到打云板,排队依次进入斋堂。在斋堂里保持安静,关闭手机。起初,桌上的碗靠近桌子的外沿摆放,筷子横放在碗前。在僧众的带领下开始念《供养偈》,之后就开始行堂了。过堂期间大家止语,以特定的手势对行堂人员表达自己的意思。第一遍行堂时,只要用斋人员不拒绝,行堂人员就会把每种食物都在碗里装上一点。如果用斋人员不想要某种食物,或者觉得碗里的饭菜已足够,可将右手竖起,掌心向外,或用右手在碗上方做一个遮挡的动作,以示不需要。过堂时端身正坐,脊背挺直,不要趴在桌上,不要低下头用嘴凑近桌上的碗,不得嚼食作声,双脚不要交叉或翘起。开始用斋时,先把筷子和装着饭菜的碗先后移近自己,然后轻轻地拿起筷子,左手将饭碗平端在胸前。端饭碗时,拇指扣在碗口,其余四指平托碗底,丛林称之为“龙含珠”。右手持筷子夹起食物送入口中,动作要轻而寂静,丛林称之为“凤点头”。

第二遍行堂时,用斋人员如果需要添加食物,就把碗轻放到桌子边沿,注意不要超过桌子边沿外,以免行堂人员碰倒。可用筷子在碗里比划一下,表示需要添加多少。应量受食,吃多少添加多少,不得浪费食物。不小心掉在桌上的饭菜,要捡起来吃掉,感恩惜福。对于某种食物还想再添加一些,碗即不须收回(也可用筷子或手指在碗边轻点一下)。对于某种食物只想要一点点,可用右手拇指和小指比一下,表示“少量”。对于稀饭和其它食物,需要比较稠的,就用筷子在碗里做一个竖插的动作;需要比较稀的,就用筷子或手指在碗上面平划一下。

三遍行堂之后,巡开水,荡洗干净碗里剩余的食物一并喝下,不浪费每一粒粮食。吃完饭之后,轻轻将碗叠起,整齐放在桌子外沿,将筷子放在碗右侧距离约一寸的桌面上,与桌沿垂直。当大家食毕,僧值师巡走一圈后,至佛前问讯,维那师举腔,大家齐诵结斋偈。然后依次走出斋堂。

我再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当中的含义,首先强调的是在斋堂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要说话,要知道在斋堂讲的每一句话都是法。

《禅林象器笺丛轨门》中讲到:僧众入斋堂进食,不着不贪,是为过堂。所以饭打到你那里你就吃,没有打到你那里你等待一下。不要着急,过堂也是一种修行。还有吃饭的时候把碗端起来,一定不准趴下吃,从佛法上讲,不把碗端起来吃临命终时容易转生为畜牲道。从科学上讲,你端起来吃的话不会挤压胃,对你的身心也是有好处的,佛陀对我们的要求和教育都是有根据的。是为了众生好。

古德云:随众过堂,好处有八:(1)不懈怠故(2)供养省力(3)平等无我(4)不偏众食(5)甘苦同受(6)存在念故(7)如法如理(8)起止威仪

过堂仪轨展现着佛门的庄严、僧团的威仪。佛教的修行让人们通过了解自己来改善自己,吃饭的时候你静下心慢慢的吃。对你自己的身心很好,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既然人身已得,佛法已闻,就要努力修行,一言一行都按佛制要求,如理如法,勿空过时日。

佛教理论有科学依据吗

佛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巨系统,包括佛学、佛教、佛家文化和佛家养生术等等。我们绝大多数人一说到佛教,下意识地认为就是宗教,然后就往下推,宗教不是科学,宗教是信仰,信仰就可能是迷信,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最终也没弄清佛教是什么。

我是个作家,不是佛教徒,我接触佛教前对佛教一无所知,因为当记者时需要采访赵朴初居士,恶补了佛学知识,最终影响了我的三观。是这么说吧,佛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比任何科学认识世界的思路都直截了当,简化成两个字就是:因果。佛家的因果观,对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主流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是巨大的。

芋硒王者黎阳贵告诉我说,跟我合作共事,三观不合,免谈。

先说什么是三观?众多的人都知道三观,但未必说得清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俗的解释是这样的:

世界观,是人对宇宙自然的来历有着天然的好奇,有些人相信这个宇宙是神造的,一切都要遵从神的旨意行事;有些人则是无神论者,认为大自然是自发的;有些人相信世界本来就有的,需要人不断地通探索、寻找其形成和运行的规律;有些人认为世界是黑暗的,有些人认为世界是光明的。于是便有了不同的世界观。

人生观,就是一个人对人生的看法,有些人认为人的一生毫无意义,生下来就迈向死;有些人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是有使命的,必须要为世界留下点什么才有意义;有些人认为人生就是生育,意义在于传宗接代;有些人认为人生就是及时行乐,死了也不后悔,等等。不同的人生观,引导着一个人选择着不同的人生之路,包括做人做事的方向和态度。

价值观,代表着一个人对正确和错误判断的标准和观点,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判断,比如有的领导认为部下出错就应该处罚,有的领导则认为部下出错情有可原;有人认为,欠账还钱,杀人偿命,自古而然,另有一些人则认为都要看动机;一些人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偷盗行为都是可耻的,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偷书不算窃,等等,等等。价值观决定了人的心思和行为,才有芸芸众生、各怀心思之说,只有价值观相近的人,才能合作共赢。

世界观不同便有了不同的信仰;人生观不同便有了不同的人生选择;价值观不同便有了不同的朋友或合作伙伴。三观不同,是不是都各自找到了世界、人生和价值的真相呢?没有,观点是观点,真相归真相。佛家是找到了真相的学说,从结果反推原因,由原因直接看到了结果。

比如关于命运,现代人的说法要么肯定,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要么否定,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佛家认为,命不由天,命由己造,但也遵循着因果规律。也就是说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前提是人们必须正确地认识到因果,并通过正确的方式来引导人生命运向善的方面发展。

佛家认为,有三种人的命是算不准的,第一种是修行人,第二种是大善之人,第三种是大恶之人。这三种人都是因为他们通过修行和大善、大恶的行为,改变了世代相续的因果,善者增加了善果,恶者增加了恶果,有什么行为就有什么果报,所谓命运就是果报。我们想想身边那些贪官污吏,哪一个不是果报?

佛教的世界观,就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主流的三观,看一个人的发心,怎么做事,就知道他怎么做人,做人的结果,就是做事的结果。

金诗元

2020.11.24于私访途中

佛教经书怎么放

一、佛经安置须知

1、经典应放在其他书籍的上面,经书有它的层次,由上而下依次为:原文经典,经典注释,一般佛学名相常识、课诵等佛学书籍,圣者言论集,教育性书籍,一般性书籍。

2、经书应恭敬放于清净高处,不可随意扔放床上、座椅上等不净处。

3、如手捧或装于口袋携带时,不得低于腰部,不可挟腋下。男居士更不可将佛书卷起放入裤袋中,女居士不可将佛书塞入女用皮包中,女用皮包杂物太多,此皆不如法;小本佛经只宜放入上衣口袋,否则犯失敬意,虽细微小节,也不可不知,知即改正,不应再犯。

4、不得口吹经上灰尘,应以专用净布拭去。

5、不可在经典所在的地方,有种种污秽行为。

6、凡经书等法宝阅毕,可辗转流通,赠送其他莲友,不可任意烧毁或丢弃。

二、读诵佛经须知

1、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为主。

2、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将见亵慢之罪。

3、不可以口水沾指翻经页。

4、不可躺着看经书,更不可以污手触经。

5、经书上不可涂写。不得一边谈说杂话、吃东西,一边看经书,其他经论善书亦复如是。

6、中断不看时,应夹放纸条做记号。不可折页、折角,或经书面朝下、作“人”字形搁置。

7、不可在洗手间内看经。

8、若自己有数本相同的经书,可以广为流传,务须告知对方应当十分尊重恭敬,方可予以恭请,则功德无量。

三、破损处理

1、佛经是法宝,为众生离苦的指南,应尊重恭敬,若有破损,应速修补,经典所在之处皆有龙天护佑,若任其损坏废置,罪过无量。

2、以前请到过一些印刷不精美的经书,或有缺字、漏字的情况。后来又请到了精美的经书,可以把前者的错别字找出来,用不干胶、计时贴等修正过来。

3、对破损比较严重,无法修复的经书或者错误比较多的经书,可以焚化,但不可以作一般字纸化,须另设化器,严加防守,不使灰飞它处。以其灰取而装于极密致之布袋中,又加以净沙或净石,俾入水即沉,不致漂于两岸。有过海者,到深处投之海中,或大江深处则可,小沟小河断不可投。

一分钟佛教常识21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一分钟佛教常识21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