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笔记 > 正文

做七的规矩?做七有哪些习俗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做七的规矩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做七的规矩的知识,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做七的礼仪
  2. 做七有哪些习俗
  3. 烧七怎么烧有什么规矩
  4. 给逝去的老人做七在时间上、谁做上有何讲究

做七的礼仪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在广州一带,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

做七一般由女婿主持。在浙江一带,主持做七各有不同,杭州地区女婿来操办五七而在临安和宁波等地方,则由女婿做六七。在五七的前一夜,很多地方都流行搭望乡台。传说,死者只到那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就会在阴间里登上望乡台眺望阳间的家室,会见亲友。杭州人习惯在台上放置一件死者的衣衫,上面罩把伞。而苏州一带的地方,在这一天的五更时分,子女们打开大门向西连续大喊三声:某某回来吧!然后向灵前痛哭,同时端上事先准备好的酒菜,设奠祭祀,叫做五更夜饭,这个仪式就是喊五更。天亮之后,丧家就请店事先用花纸扎一座住宅,门窗、厅堂、庭栏、井灶等十分齐全,给人观赏之后,用火烧尽,据说这样可以使死者在阴间有房可住,这叫做化库。现在则把纸糊的家电焚化给死人,好让死者在阴间也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到了四十九天,便要做断七。断七过后就出了孝期,丧家都很看重。亲朋好友参加断七礼仪活动。断七这一天,请道士和尚来做道场,美其名曰保太平。因为这一次则是为活人祈祷。念经拜忏之后子女们便脱下丧服,换上常服。

在中国南方一些民族中,做七期间还有一种娱尸的习俗。土家族在留置灵柩期间,每十二天举行一次隆重的守灵仪式,本村和外村的青年男女聚集在丧家的房屋后,吹拉弹唱,跳丧舞,借以谈情说爱,选择对象。跳丧舞,又叫做散忧祸、打丧鼓,它是土家族祖先巴人早在两千多年多年以前发明的一种民族舞蹈,后来土家族的子女们就一代一代地把跳丧舞传承了下来,流传至今。人死以后,尤其是长辈百年归天以后的第一个晚上,丧家就开始了这种跳丧舞的活动。被请的歌师傅一人击鼓领唱,还有两人帮和,边歌边舞,围着棺材一跳就是几个通宵。跳丧舞是要给死者家属减轻悲痛,解除忧闷,以达到哀而不悲,伤而不痛的目的。..

做七有哪些习俗

做七,又称烧七或斋七,是民间常见的祭奠习俗。大致内容是:人死后,亲属每七天要设斋会祭奠一次,前后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第一个七天称头七,以下依次是二七、三七……七七。关于做七,有很多讲究和规矩,并且不同地方习俗也不同。

直到最后

先说头七。现在的头七就简单地指人去世后的第七日,其实最初的头七是根据死者去世的时间、再配合天干地支计算出来的日子及时辰,只是人们觉得这样太麻烦。民间有个说法,死者的魂魄会在“头七”这一天返回家里来看看。于是,家人就要在死者魂魄回来前做好祭奠的饭菜,然后回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觉。如果看到死者的魂魄,也不能出声,否则会吓着死者,影响他投胎转世。当然,上面的做法是最简单的了。有些地方头七祭礼很隆重,儿子要设木主焚纸钱,还要延请和尚诵经,最后还有烧天梯。他们认为,头七的时候,人的灵魂还在到处飘荡,并时时在望乡台上看着白己的家乡。到了头七晚上半夜,家属必须烧一个纸做的天梯给死者,死者的灵魂才会顺着这个梯子到达天堂。

到了二七,死者亲属一般请道士;三七、四七俗称“散七”,不一定由儿子亲自祭奠,外甥、侄辈也可以;而五七又很受重视,需要儿子来做,另外还须有“回煞”仪式;六七由女儿备酒饭,没有女儿就由侄女来做;一七七称“断七”,需要供奉洒菜祭奠,还得诵经除灵。

牵手天路

现在民间很多人家还遵循做一七的礼俗,有些则简化了,只做头七。关于做七的来历,有好几个说法。相传庸太宗李世民临终前曾嘱咐太子,死后每隔七天要给他摆一次荐宴、烧一回纸钱,前后共七次,七七四十九天止,这样他的灵魂就会顺利超度。皇帝的话就是圣旨,太宗死后。太子就一一照办了。

后来,公卿百姓就纷纷仿效,由此形成了做七的习俗。这是一个故事,没有史料佐证。实际上,早在南北朝时期,做七的习俗已初步形成。如(北齐书·孙灵晖传》记载道:“从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再如《北史·胡闰珍传》也说:“国珍年虽笃老,而雅佛法”,及瑰,“诏自始A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

还有人认为做七的习俗最初不是源于佛教,而是道教。清代赵冀在《咳余丛考》中就持这种观点,他说道:“按元魏时,道士寇谦之教盛行,而道家炼丹拜斗,率以七七四十九日为断,遂推其法于送终,而有此七七之制耳。”

虽然做七的具体来历还不是很清楚,并且这些习俗中可能还多少带有一些迷信的因素,但同时也传达出亲人对死者的哀思和追念。

烧七怎么烧有什么规矩

什么是头七:

人死后的第七日其魂魄会回来家中以作最后的怀念,家人会为逝者准备其生前最喜爱的食物及物件以作最后的致意,中国人称这天为头七。头七,中国人的丧殡习俗,是根据死者去世的时间,再配合天干地支计算出来的日子及时辰,然习惯上大家都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于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便须回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觉,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窝;如果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亦有说认为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

头七如何祭奠亲人?

「头七」由儿子办理,「二七」为小七,「三七」系出嫁女儿负责,「四七」也是小七,「五七」为出嫁孙女祭祀,「六七」也是小七,「七七」又称「满七」或「圆七」由儿子办理有始有终,功德圆满。现代人由於工商业发达工作忙碌,有将七七四十九天缩短的情形,以缩为二十四天为例,其方式为「头七」与「七七」各七天,中间每隔二天为「七」即为二十四天,在居丧期间未出殡前不过节,遇祖先之忌日也不拜。做七除上寿者照七七四十九日为尾七外,未上寿者即俗所谓「死人快过日」,一般多自二七起短为六日,因此实则做尾七为第四十三日。

人去世后要做的程序

建国前,民间对丧葬礼仪极为重视,丧仪繁琐铺张,且封建迷信色彩浓重。习俗相沿,以丧事的隆重与否,视为子辈孝道的尺度。葬俗为木棺土葬,儿女侄孙均戴孝,儿女服孝期为3年,侄孙辈服孝1年。子女在1年内不得剃头理发和化妆,称“哀戚毁容”。家中3年内过年不贴春联等。丧仪主要程序有小殓、停灵、报丧、大殓、点主、开吊、发引、摆祭、下葬和下葬后的圆坟、作七、忌日祭等。丧仪日程,少则五至七日,多达半月之久不等,耗费甚巨。一般人家,人过50岁,晚辈即开始为老人做寿衣、打棺材(称“寿棺”、“喜棺”)、修坟穴,准备后事,被视为孝顺。

给逝去的老人做七在时间上、谁做上有何讲究

老人去世后,子女每隔七天就要祭奠一次,先后祭奠七次,共七七是十九天。

按照传统的说法,人死后要停尸七天,如果七日内死者仍无生命体征,则证明已真正死亡。所以老人去世后,子女们要举行“做七”活动,以期望死者能够活过来。

为了减轻痛失亲人的悲伤和死者家属的压力,现在的做七次数,多数由原来的七次改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坟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现在只烧单数,也就是所谓的烧大七)。

做七的礼仪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在广州一带,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作大七。

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

做七一般由女婿主持。在浙江一带,主持"做七"各有不同,杭州地区女婿来操办"五七"而在临安和宁波等地方,则由女婿做"六七"。在"五七"的前一夜,很多地方都流行搭"望乡台"。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