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笔记 > 正文

鳄鱼是哪一类动物(鳄鱼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动物)

鳄鱼是哪一类动物(鳄鱼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动物)、本站经过数据分析整理出鳄鱼是哪一类动物(鳄鱼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动物)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爬行动物曾经统治地球2.3亿年。侏罗纪和白垩纪,鼎盛时期,恐龙统治地球,鳄鱼占领河湖,翼龙翱翔天际,鱼龙、蛇颈龙、苍龙相继称霸海洋。整个地球的海陆空都由一类动物统治,这在地质史上是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

鳄鱼是恐龙时代的淡水霸主。

大约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大的陨石降落在地球上,宣告了爬行动物时代的结束。恐龙、翼龙、苍龙都在这场浩劫中灭绝,哺乳动物迅速崛起成为新一代霸主。然而,鳄鱼并没有一起灭绝。它们幸存下来,继续坚守淡水,成为爬行动物的“末代皇帝”。淡水也成为爬行动物最后的“保留地”。作为进化的先驱,哺乳动物的实力毋庸置疑。到底是淡水太特殊,还是鳄鱼太厉害。为什么哺乳动物无法捕捉淡水?

对温血的天然敌意我们注意到,不仅鳄鱼在淡水中表现出色,鳄龟、南美侧颈龟、中华鳖等淡水龟,还有欧洲鳙鱼、达斯鳙鱼、白鲟、湄公河巨鲶等大型淡水鱼。总之,淡水食物链的顶端充满了温暖的动物,哺乳动物中没有一种能与之抗衡。河马、淡水海牛、水豚和海狸都是素食者。水獭虽然吃肉,但和鳄鱼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唯一的大型肉食动物是淡水海豚,但只有四种,分布也相当有限。

湾鳄“洛龙”:6米多长,一吨多重。

为什么哺乳动物,尤其是大型食肉物种在淡水中会如此枯萎?最容易想到的原因就是水和空气不同的自然特性。水的比热容是空气的3倍(即水每上升或下降1摄氏度,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是空气的3倍),这意味着水的储热能力比空气好,水温比空气稳定。比如在气温25左右的赤道和气温低至-50的南极,深海水温保持在0~3。变温动物的体温与环境温度一致。生活在水中可以避免接触极端的高温或低温,它们可以在生理高峰活动更长的时间。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水的导热能力比空气强,热的生物在水中散热更快。温血动物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较高的体温。当我们在水中时,我们必须付出三倍的能量来维持体温。

在陆地上,恒温的哺乳动物有优势:我们可以快速移动沉重的身体,这会让大型爬行动物筋疲力尽;我们可以在任何温度下保持活跃,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冬天还是夏天,但爬行动物在低温下的活动能力会大大降低。但是当我们入水后,这些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只维持体温会让我们的能量入不敷出。

亚马逊淡水海牛

然而,水对温血的天然敌意并不能阻止哺乳动物征服世界。看看大海吧。目前,大约有130种海洋哺乳动物和80种海洋爬行动物生活在海洋中。这些物种看似相似,但它们的数量和在生态系统中的参与程度却大相径庭。

30种海洋动物中有鲸鱼和海豚、鳍肢动物、海獭和海牛。其中,鲸鱼和海豚对海洋的适应能力甚至不如鱼类,包括目前的海洋霸主虎鲸和最大的动物蓝鲸。在80种海洋爬行动物中,70多种是海蛇,此外还有海鬣蜥和7种海龟,它们只占据了一个狭窄的生态位。

为了减少热量损失和维持体温的成本,水生哺乳动物有的是办法。鲸鱼、海牛和河马都有厚厚的皮肤和脂肪层绝缘,淡水海牛和河马只生活在热带地区。水獭用它充满空气和油脂的皮毛来隔热。它每天梳理毛发,保持防水,同时提高新陈代谢率和产热。轻水獭的代谢率是同样大小的陆栖食肉动物的1.5倍,而海獭的代谢率为

所以光靠对温血不友好的水环境并不能阻止哺乳动物下水。哺乳动物征服了水,就像利维坦玛伊(一种生活在中新世的古代抹香鲸,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海洋捕食者之一)和虎鲸在海洋中所做的那样。

鳄鱼从来没有缺席过回顾进化史。哺乳动物出现在2.25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之后被恐龙压制了1.6亿年。在白垩纪末期的大灾难发生时,它们仍然是一些夜行的、老鼠大小的食虫动物。主宰陆地的恐龙在灾难中灭绝了。这些小家伙抢占恐龙腾出的生态位是很自然的事,但从鳄鱼手中夺取淡水霸权就另当别论了。

恐龙时代

地球上的食物链可以分为两类:绿色食物链,是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基础的;棕色食物链,以死有机物为基础,短期内不依赖光合作用。绿色食物链在陆地和浅海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而棕色食物链在淡水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在深海中几乎完全如此。

白垩纪的终结是由流言引起的。扬起的沙尘遮天蔽日多年,光合作用几乎停止。以此为基础的绿色食物链随即崩溃,导致陆地和浅海的顶级捕食者恐龙和苍龙灭绝。然而,在绿色食物链崩溃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量死亡的有机物仍被冲入河中,棕色食物链一直维持着,喂养着一些小鱼小蟹,鳄鱼也以此为食,直到新生代的黎明。

恐龙时代的鳄鱼:帝王鳄,体长可达10米以上。

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用了2000万年才打败了试图复兴的爬行动物和同样在争夺生态位的鸟类,成为了地球的唯一主人。然而,鳄鱼保持了6600万年的淡水。

生理耐受是关键。淡水生态系统生产力低,环境不稳定,隔离程度高,长期不适合养殖大型生物。

首先是生产率低。水中植物的产量比陆地上的低。假设热带雨林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初级生产力(植物产量)为100,温带草原为50,淡水只有10左右。由于水流的不稳定性,漂浮在水中的浮游植物会随时面临各种危险,而地球为植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作为植物生产者,决定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在食物丰富的环境中,代谢率高、活动力强的哺乳动物占优势,而食物贫乏的环境相对适合代谢率低的爬行动物。

鱼鳄鱼

然而,生产力低下绝不是淡水中缺少大型哺乳动物的主要原因。淡水产量虽低,但仍高于海洋,热带海洋初级生产力仅为淡水的一半至三分之二。这是因为,淡水生物死后,遗体被细菌和真菌分解,可以作为营养物质反哺植物,与陆地上的情况类似;海洋生物的残骸会沉到海底,浮游植物根本吸收不了。

其次,环境不稳定。与陆地和海洋相比,淡水环境极不稳定,洪水、干旱和水质恶化屡见不鲜。因此,与陆地和海洋生物相比,淡水生物特别容易受到食物短缺的影响。几千年后,河流和湖泊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以中国为例,黄河近几千年来26次改道,古泗水、云梦大泽消失。几千年对人类来说是很长的时间,但对生物进化来说只是一瞬间。陆地和海洋虽然会因为板块漂移而发生变化,但在几百万年的时间尺度上还是相对稳定的。

最后,最重要的是淡水系统的高度隔离。陆地和海洋并不总是那么稳定,但都是连续的;淡水是孤立的,彼此被陆地和海洋隔开。一些地方的土地环境已经恶化,动物可以迁移到其他地方。动物在海洋里迁徙更方便,因为整个世界的海洋都是相连的,游泳不如跑步省力。

gr

例如,每年5月至9月是坦桑尼亚塞伦盖蒂草原的旱季。当草枯萎时,成千上万的斑马和角马迁移到肯尼亚的马赛马拉保护区,然后在雨季到来的10月份搬回来。受洋流上升的影响,南极海域富含营养物质和浮游生物,每年夏天都会吸引大量鲸鱼和海豹在此觅食。

相反,一旦河流或湖泊消失,其中的生物就会灭绝。偏偏这三个系统中,淡水是最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重大变化的。

基于以上原因,大型底栖动物要想在淡水中长期生存,必须具备两项技能:一是迁徙到安全避难所的能力,二是抵抗饥饿或开发新的食物资源的能力。

淡水哺乳动物,除了海牛和海豚,都有跨陆地迁徙的能力。淡水海牛和海豚可以在河流的入海口避难,它们只生活在最稳定的河流中,比如亚马逊河和长江。河马和海牛的代谢率极低。比如河马只需要吃掉一半同样大小的纯陆生食草动物(犀牛)就可以满足需求。水獭是高度投机的掠食者。除了鱼、虾、蟹,它还能捕食青蛙、鸟类和啮齿动物。

尼罗鳄

然而,却是我们的主角——鳄鱼,将这两种技能结合到了极致。鳄鱼可以穿越陆地,在海里长途跋涉,迁徙能力比任何水生哺乳动物都强。如果到处都找不到水,他们最后的手段就是在河底的淤泥里挖洞(有时深达8-10米!),在山洞里等待雨水降临。

鳄鱼作为一种温暖的爬行动物,新陈代谢率很低。它们只需要少量的食物就可以长期生存,这也是大型哺乳动物所不具备的能力。成年鳄鱼可以不吃不喝,躲在淤泥下几个月也不会饿死。这种不同寻常的生理耐受力是鳄鱼征服淡水的关键。

泽鳄鱼

现在回答为什么淡水中缺少大型食肉动物。河马和海牛为了适应淡水生活降低了代谢率,但它们是食草动物,食物唾手可得。食肉动物必须像水獭一样保持较高的代谢率,才能捕捉到鱼、虾、蟹,同时保持体温。然而,淡水中的食物稀缺且不稳定,很难喂养大型食肉动物。

因此,哺乳动物花了6600万年才从鳄鱼身上获得淡水。进化史上至少有两次食肉动物试图向淡水扩张,即鲸鱼和食肉动物。最终,鲸鱼选择了走向海洋,而食肉水獭选择了小型化。

滑溜溜的水獭正在钓鱼。

巨鳄鳄鱼远比人们想象的要神奇。它是一种将对淡水的适应进化到极致的古老生物。鳄鱼也想过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进化出了一些海鳄和陆鳄,但都失败了。同样,没有动物能在淡水中与鳄鱼竞争。自三叠纪末植龙灭绝以来,鳄鱼一直是2亿年来的淡水霸主。

哺乳动物在陆地上的统治只有几千万年。从目来看,出现过几波霸主,从偶蹄目到Carinivora目再到食肉目。现在他们是灵长类动物(人类)。历史上没有超目的动物可以称霸一方两亿年,鳄鱼创造了奇迹。蜻蜓,蟑螂,蝎子已经有3亿年了,但都是存在感很低的小动物,鳄鱼才是主导!

如果考虑到人类,哺乳动物最终征服了淡水。20世纪以来,由于滥捕滥猎、栖息地破坏、鳄鱼皮交易等原因,这一拥有200年历史的淡水霸主如今已陷入绝境,奥利诺科鳄、古巴鳄、暹罗鳄、食鱼鳄、扬子鳄等多种鳄鱼现已极度濒危。

中国/扬子鳄

大型猫科动物成为百兽之王才300万年,而鳄鱼是2亿年的淡水皇帝。从这个角度来说,鳄鱼是比狮子和老虎更值得人们尊敬的王者。但事实上,鳄鱼因为其丑陋的外表,一直饱受人们世俗的偏见。有些人在看到老虎捕猎的镜头时,会感叹老虎的美丽和力量,甚至诅咒鳄鱼灭绝。鳄鱼需要人类的关注、理解和保护。

更多关于鳄鱼是哪一类动物(鳄鱼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动物)的请关注本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