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

惊蛰的深刻含义,惊蛰的意义是(惊蛰的意义是什么-)

惊蛰的深刻含义,惊蛰的意义是(惊蛰的意义是什么?),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惊蛰的深刻含义,惊蛰的意义是(惊蛰的意义是什么?)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3月5日16时54分将迎来惊蛰节气。惊蛰意味着寒天的结束,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天正式步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的繁花似锦的节奏。

历史上曾将“惊蛰”称为“启蛰”。西汉时期辑录的《大戴礼记·夏小正》中记载:“正月启蛰”。据说是因为西汉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

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不习惯的原因,大衍历(公元729年唐开元十七年起施行二十九年的历法)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其实在唐朝时候,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使用“惊蛰”。“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1684年到1687年)的期间改历的时候。

自古就有“惊蛰始雷”的说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这句话说的是二月份的时候,如果出现了打雷的现象,目的就是为了惊动万物。而“蛰”则有动物在冬天潜伏起来,不食不动的意思。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也就是“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从此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世间万物在惊蛰声中缓缓醒来,走向繁荣的生息,这便是“惊蛰”的含义。

“惊蛰始雷”的说法与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

在江南地区,惊蛰节气当天打雷,寓意着今年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年景,农业会获得大丰收。

如果雷声在惊蛰未到之前打响,那会出现什么情况。江南民间有“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的说法,“四十九”只是一个虚指,一般指一个月左右,也就是说将会出现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

由于惊蛰到来之后就是春耕的大好时节,如果连续多日下雨很容易发生灾害,这样不仅会导致洪涝灾害,而且农作物还会因为光照不足而生病,这对农业播种收获非常不利。所以,过去农民经常根据惊蛰节气,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并进行合理的春耕安排。

2021年3月5日是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记得40年前我读初中时,学雷锋是必修课。

当时,学校和班级会有“向雷 *** 学习”的专题黑板报,记得是画雷锋戴着棉帽的头像。同时,班级成立多个活动小组,组织学雷锋的活动。记得十二岁的我和同学们戴着红领巾,在扬州渡江桥助推运货人力板车和三轮车,去扬州汽车客运站打扫卫生等等。

那时候,每一次学雷锋,虽然有些懵懂,但心里知道: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在工作中,要有螺丝钉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学雷锋的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雷锋精神一直鼓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

惊蛰,这是一个将出世入世合一的节气,体现出最高的入世之道与最深的出世之理。

惊蛰,这又是一个天人合一的节气,作为节气上接于天时,作为智慧下达于人事。

惊蛰之后,才是真正的春回大地,春回大地意味着万物的生发壮大。

惊蛰,以天人合一的境界和出世入世合一的智慧,成就人类和万物的生长。

从蛰伏走向奋起,从沉睡走向苏醒。这是惊蛰中包含的最耐人寻味的意蕴。

这也是惊蛰的最终真意,人生的最终真谛。

更多惊蛰的深刻含义,惊蛰的意义是(惊蛰的意义是什么?)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

最新文章